科室介绍 > 医技 > 放射科 > 医疗常识
介入诊疗技术简介
发布日期.[2008-10-07] 来源:  浏览:44580

介入诊疗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诊疗技术,80年代初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在临床应用该技术,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普及。我院自1990年开始开展这一技术,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在这里对该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一、 什么是介入诊疗技术?

介入诊疗是在影像学手段(X线电视、B超、CT、磁共振等)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一些特殊器械和材料对人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

介入治疗包括两项基本内容:1)以影像诊断为基础,以治疗为目的的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技术;2)在影像学手段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的技术。

二、 介入技术能治疗哪些疾病?

(一) 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

1、 脑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

2、 颌面部原发性肿瘤    鼻咽癌、舌癌、上颌窦癌、牙龈癌、甲状腺癌等

3、 胸部恶性肿瘤    肺癌、乳腺癌等

4、 腹部恶性肿瘤    肝癌、胃肠道癌、胰腺癌、肾癌等

5、 盆腔恶性肿瘤    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盆腔转移癌等

6、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转移瘤、各种软组职恶性肿瘤

7、恶性肿瘤并发症

1)各种肿瘤所致出血

2)肿瘤压迫或侵犯导致的食管、气管、胆管、输尿管、血管等管腔的狭窄、瘘

(二) 良性肿瘤   如子宫肌瘤

(三) 血管狭窄/梗阻性病变

动脉硬化、急慢性血栓、肿瘤等导致的血管狭窄或梗阻

(四) 血管畸形

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五) 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出血

外伤性出血及病理性咯血、消化道出血、产后大出血等

(六) 器官功能亢进

脾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肾性高血压等

(七) 骨科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缺血坏死、脊柱压缩性骨折或椎体转移瘤、血管瘤等

(八) 各种囊肿、脓肿

如肝囊肿、肾囊肿、胸部及腹部脓肿等

三、介入性诊断技术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

(一) 诊断性血管造影  可以明确血管病变的部位、血管狭窄的程度及范围

(二) 经皮穿刺活检  对影像学已发现的病变,为了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诊断,可以在影像学手段监视下利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活检

五、 介入诊疗技术的优缺点

(一) 优点

1、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强

2、影像学监视下操作,定位准确

3、疗效可靠,有些可以立即显效,譬如出血性疾病的动脉栓塞止血

(二)缺点

正如其他所有诊疗技术一样,介入诊疗技术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

总之,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使一些原来需要经过复杂的外科手术才能够诊断和治疗的疾病,通过极小的创伤就能够明确诊断并得到治疗,疗效并不比外科手术逊色,且风险大大减少。